宝坻老城墙和护城河的历史
  • 首页 > 宝坻故事
  • 作者:宝坻故事
  • 2017年12月15日 20:58 星期五
  • 浏览:5245 次
  • 字号:    
  • 评论:0 条   编辑
  • 时间:2017-12-15 20:58   浏览:5245  

    宝坻第一任县令王礻延到任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后不久,便在新仓镇大觉寺始建县衙,于新仓镇四周筑起土城,使县城初具规模。县城共有四个门:东门名“海滨”,西门名“望都”,南门名“广川”,北门名“渠阳”。城的总名叫“拱都”。各城门的上方都建有楼。海滨门的楼名“观澜”,望都门的楼名“拱恩”,广川门的楼名“迎薰”,渠阳门的楼名“威远”。城墙四角又建有角楼。东南角名“环碧”,东北角名“挹青”,西南角名“庆丰”,西北角名“乐治”。城的周长大约七里,由深池环绕,又贯穿全城。护城河深二丈,宽四丈有余。又在水中作两处石堰,北边的名“开源”,南边的名“节流”。水流回旋,贯穿全城而出,城外的护城河四面环绕,如玉带缠绕一样。这正是城中风水所在,物品因之繁多,民众因之富裕。到后来日久淤塞,几乎失去旧时样子。乾隆七年,知县洪肇懋根据民众的请求,捐出自己的薪金倡导疏浚,成千上万的清淤工具云集,几个月后完成,刻石立碑记载此事。


    宝坻离京师不足二百里,可比于汉代京城的核心地区,必定要有城防以为保障。但明朝初年之前只建有土城,永乐定都北京后还相沿未变。到弘治庚申年间,知县庄襗提议改建砖城。便向巡抚洪公请示,得到批准。一时间,城内大户和有钱人家,都争先恐后捐钱出力。建成之后的城墙高二丈六尺,厚度与高度相同,上口宽四尺,全长一千零二十八丈。墙壁又高又陡峭,城上有带孔的矮墙相承,高耸稳固很壮观。明代左中允吴俨和吏部侍郎王鏊均写有修城记,来记录宝坻城墙修复的过程。

    至嘉靖末,城墙渐渐塌坏,知县唐炼设法进行增修,恢复原貌。万历年间,知县管应凤又修建月城,城门处建有防卫用的小堡和瓮城门,城防更加稳固,直至清朝城墙坚固依旧。后来因连年受风雨侵蚀,倒塌数处,虽然经过修补,依然破损严重。1947年冬天,抗日民主政府根据敌我“拉锯”的形势,认为国民党军几次凭城坚守,给我军造成重大损失,决定拆毁宝坻城。当时发动群众多达数万人,用几天时间,将砖城拆毁殆尽。今可见的唯有西城河一段,其余城基和护城河多在20世纪50到80年代填平修成环城公路。


    · 家谱下载

    · 县志下载

    · 县志馆

    · 文史资料

    版权所有:《【宝坻故事】》 => 《宝坻老城墙和护城河的历史
    本文地址:http://www.baodi.cx/gushi/112.html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 《【宝坻故事】》 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谢谢。

     您阅读这篇文章共花了: 
  •  本文无需标签!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全国县志 手机版本后花园 版权所有:【宝坻故事】 站长: 宝坻故事主题:宝坻故事网
  • 文章:264 篇
  • 评论:0 条
  • 微语:1 条
  • 友链:9 个
  • 分类:4 个
  • 标签:0 个
  • 作者:1 人
  • 建站日期: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