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文庙
  • 首页 > 宝坻故事
  • 作者:宝坻故事
  • 2018年5月20日 12:03 星期日
  • 浏览:190140 次
  • 字号:    
  • 评论:0 条   编辑
  • 时间:2018-5-20 12:03   浏览:190140  

          据史志记载,宝坻文庙最早修建于元朝至正三十年(1293)。当时,坐落在宝坻区学街北侧的榷盐院(官府征盐税衙门,今石幢小学处)已经废弃,致仕回乡的刘深(官至中书省左丞)、朱斌(官至宣慰使)、普颜(官至御史)三人,为昌隆宝坻文脉,向官府倡议改榷盐院旧址建学宫,得到允许后,自筹资金,在时任知县支持下,集聚民力,建成了宝坻文庙的雏形。文庙在宝坻建成后,对传扬儒家道德观念、学子求学和科举考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005QAnZOzy72TlSWT13cd&690.png

           至正十一年(1351),官府进一步重修文庙,加建了东西两庑,扩建明伦堂,增建教论宅、尊经阁等,逐渐成为宝坻士绅文人精神膜拜的圣地。官吏和士绅乃至平民百姓都送子弟来此求学,弦歌和诵读声琅琅一片,带动宝坻民众越发讲求“仁义礼智信”,儒雅的社会风气日渐形成。明洪武七年(1374),时任宝坻知县的何文信在文庙之左,辟地建“射圃亭”,要求生员举行射礼,使宝坻士子们能够全面学习《周礼》中的“六艺”,强健身心,培养成为更全面的人才。后来,随着国家对孔子的日益尊崇,文庙建设得到逐步完善,又先后建起了敬一亭、明伦堂、东西斋、学官舍、名宦祠和乡贤祠。

    l1.jpg
          明代万历年间,知县袁黄为培养士林学子,每月至少两次到文庙为学子讲解经书义理,他所写的“训士书”被后人编入了《宝坻政书》。同是万历年间知县的李景登在文庙创尊经阁,开办登瀛书院。一时间,宝坻涌现出更多有才华的读书人。

          到了清代,全国祭孔规模和文庙建设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宝坻文庙也几次进行修缮,规模体制更加盛大完备。清中期,宝坻文庙的建筑体制为:正殿大成殿五间,正中悬挂康熙皇帝所题“万世师表”、雍正题“生民未有”、乾隆题“与天地参”三块匾额。圣殿前东西庑各五间,戟门三间。名宦祠、乡贤祠、土地祠文庙东侧,启圣祠在西侧。再向南面为棂星门,棂星门前方是洙泗坊。泮池与洙泗坊正对,学街南面。池的南面有云津桥,桥南名云津坊,取“龙跃云津”之意。向南一百二十步有大街巷,名“云路”。圣殿后有明伦堂三间,左为进德斋,右为齐贤斋。明伦堂后有敬亭。两斋的南边就是圣殿的后壁。后壁外为教论宅。
    l.jpg
    历史上的文庙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教化民众、改变民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从这里中走出无数行政、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仅明清两代,宝坻就有73人成为进士,有307人成为举人。

    近代以后,西风东渐,特别是民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传统文化被新文化所替代,占据位置越来越小,国内文庙多数被毁,改建成新式学堂。在民国初期,宝坻文庙被改建成小学堂,20世纪40年代末期被毁,后建成宝坻大礼堂,又为石幢小学,现(2018年)已复建文庙。

    1.JPEG2.JPEG3.JPEG


    · 家谱下载

    · 县志下载

    · 县志馆

    · 文史资料

    版权所有:《【宝坻故事】》 => 《宝坻文庙
    本文地址:http://www.baodi.cx/gushi/240.html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 《【宝坻故事】》 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谢谢。

     您阅读这篇文章共花了: 
  •  本文无需标签!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全国县志 手机版本后花园 版权所有:【宝坻故事】 站长: 宝坻故事主题:宝坻故事网
  • 文章:264 篇
  • 评论:0 条
  • 微语:1 条
  • 友链:9 个
  • 分类:4 个
  • 标签:0 个
  • 作者:1 人
  • 建站日期: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