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马季
  • 首页 > 宝坻名人
  • 作者:宝坻故事
  • 2017年12月13日 19:39 星期三
  • 浏览:4382 次
  • 字号:    
  • 评论:0 条   编辑
  • 时间:2017-12-13 19:39   浏览:4382  

    马季(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

    马季,(1934年8月2日-2006年12月20日)原名马树槐,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掌门大弟子,中国相声界领军人和代表人物。1934年8月2日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区,2006年12月20日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逝世于北京,享年72岁。
    著名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他是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侯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中国相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33.jpg
    别 名 马树槐(原名)
    国 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 族 汉族
    星 座 狮子座
    身 高 168cm
    体 重 75kg
    出生地 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
    出生日期 1934年8月2日
    逝世日期 2006年12月20日
    职 业 相声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宇宙牌香烟》 《五官争功》 《打电话》
    主要成就 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
    师 父 侯宝林
    徒 弟 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等
    搭 档 唐杰忠、赵炎、刘伟
    儿 子 马东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奇葩说主持
    1、早年经历


    20世纪的历程


    1934年,马季原名马树槐,祖籍天津宝坻,出生于天津宝坻黄庄镇 一个普通之家。马季2岁时就离开了黄庄,随父母到了天津、北京。马季的日子并不好过,还在上小学的时候,马季就卖冰核贴补家用。因为和常连安的亲戚是同学,年幼的马季每每胳膊底下夹着冰核篮子,到老常家开的启明茶社蹭免费的相声听,听到高兴处能从椅子上乐得掉下地来。到13岁时,学业终于无法维继,马季被送到上海宏德织造厂当学徒。每天早早起来倒马桶、伺候师傅,做最低贱的活儿。如此三年。解放后,织造厂散伙,马季回到北京。1953年,马季凭借还不错的文化基础,考上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
    在上海当学徒时,马季没断了在收音机里听相声,并从学说方言中延续儿时的乐趣。1955年,马季参加了刘宝瑞、郭全宝亲自授课的工人业余艺术团。
    上点年纪的曲艺爱好者都还记得1956年的全国职工汇演,那一年的汇演相当轰动,出了几个曲艺人才,其中,最抢眼的是马季。汇演结束后,这几个人遭到各文艺团体的哄抢。
    马季是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大师和表演艺术家,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师从侯宝林边学习边表演,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在相声艺术长于讽刺的传统之外,开启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的新生面,其中以《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节目影响为大。之后马季的创作和表演趋于全面,创作演出了对口相声如《友谊颂》、《舞台风雷》、《多层饭店》、《五官争功》等。曾出版《马季相声选》和《相声艺术漫谈》。曾出版相声选《登山英雄赞》,相声作品《打电话》、《画像》和《新桃花源记》等先后拍成电影。
    少年时在上海为学徒工。新中国建立后在北京新华书店工作,业余表演相声。1956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等职。是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
    马季于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25在家中因心脏病,经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天通苑分院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2岁。
    2演艺经历编辑
    煤矿文工团在马季争夺战中占得先手,但最终被大师云集的中国广播说唱团夺爱。起初,马季虽然喜欢相声,但并不想当专业的相声演员,他更想去搞电影。团里派老艺术家跟他推心置腹地谈。刘宝瑞对他说:“小子,你说相声有出息,演电影出息不了。”团里的领导则明确告诉他:“为什么要你来?就是要你去发展新相声,不是靠你去说传统相声。”
    马季的老同事赵连甲对记者说:“50年代人的信仰,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马季在新华书店就是党员、先进工作者。党把发展相声的任务交给他,他就认定了这是他的命。”另外,在中国广播说唱团的历史上,为广播电视服务,是非常铁的一条原则,“原来就考虑,写什么符合广播的需要,后来考虑写什么符合电视的需要。”在他看来,马季日后率先将相声推向电视再自然不过。
    马季22岁进说唱团,即担任团支部书记,政治上要求进步。当时单位里每两三个月进行一次时事考核,每回都是马季得第一名。几十年来,马季每天都要躺在床上把《参考消息》看完才睡觉。80年代马季有个流行的小段子叫《新地理图》,里边把好多的世界地名串起来,什么排队上厕所是“伦敦”,桌上放着一个“巴黎”等。那个相声是他一晚上写出来的,但相关的知识是攒了几十年的。马季常把创作题材指向社会上发生的最新动向,他的很多相声里也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马季有个体育题材的段子《3:0》,是从传统的《数来宝》借鉴的;《五官争功》有传统相声《六畜兴旺》的影子;《新地理图》之前,传统有个老《地理图》,就是个贯口活儿,新的和老的最后完全没关系,但借老的出这种新,又让人出乎意料;《海燕》里,渔家女唱的“一筐一筐又一筐”,那其实是传统里“脏活儿”演化来的,而明着的“脏活儿”早作为糟粕被侯宝林大师净化掉了。
    “年轻的时候马季除了相声,也就打个篮球而已,没有其他任何爱好,也不谈恋爱。每天吃完饭,他就到西单游艺社去听别人说相声。他还经常到天津去听,老艺人们都很喜欢他,见了面很亲热,‘马季来啦!’然后想听哪段给他演哪段。他在外面抓了东西(素材),回来就跟侯宝林、刘宝瑞这些老师们摆,老师给他举一反三,又打磨一遍。”赵连甲回忆说。
    马增蕙说:“那时候年轻演员都在一个宿舍楼,住楼上楼下,马季端着脸盆出来倒水,嘴里总哼哼他学的那些相声,单弦也唱。我就没见过一个像他这么刻苦用功的。经常坐那写到多老晚,写的颈椎、腰都落下毛病。”
    赵连甲回忆,马季1956年进说唱团,两三个月后,就因《王金龙与祝英台》《打电话》等作品在全国叫响。到1958年时,马季已爆得大名,同时“作品也是哇哇地出”。六零年到外地演出,侯宝林不在,马季已经可以压轴了。
    1957年以前,马季叫马树槐,而马季这个名字,是进团以后侯宝林给改的。世人都知马季是侯宝林的徒弟,实际上,当时是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郭启儒四巨头争马季。最后说唱团艺委会讨论决定,4人都是马季的老师,侯宝林是责任老师。
    侯宝林曾说过大意如此的话“别人都是木头,只有马季是块玉”。师徒一场,侯大师实在爱马季这块材料,马季也敬侯大师这个泰斗,但在生活中两人始终保有距离。
    文革后,马季成为中国相声挑梁的人物。1983年春晚,当时已经淡出舞台的侯宝林出场,指着马季说:“大家都很熟悉,这是我的徒弟马季。”然后指着姜昆说,“这是我徒弟的徒弟姜昆。”此举一般被看作是侯马关系解冻的标志。
    歌颂体相声固然为马季所开创,但他的风格并非由此定型。事实上,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重要性上,讽刺型相声在马季的创作中都占绝对优势。
    刚刚粉碎四人帮时的相声,是迄今为止新相声最辉煌的时期,马季也是其中的一员,他的《白骨精现形记》《舞台风雷》,解恨解气,有血有肉,笑料很多。
    然而在大家还沉浸在“伤痕相声”的创作中时,马季已开始转型,他写《北京之最》《多层饭店》,以极端的敏感把讽刺的触角伸向体制内部。其中,《北京之最》因讥谤过于尖锐而很快被禁播。
    在讽刺方面,马季曾试图达到何种深度人们不得而知,但一个事实是,在80年代后期,他在相声创作中已大大收敛了对时弊的关注,而将目光投向人性的角度,写了《红眼病》《百吹图》等揭示人性阴暗面的作品。
    笑林认为,这部分作品,才是他的巅峰之作。“后来师傅发现再讽刺已经下不了嘴了,就转向了游戏型相声。”笑林说,在人性讽刺型之后,马季玩起了文字游戏,写了诸如《四字歌》《新地理图》等段子。
    80年代,马季把相声搬上以春晚为标志的晚会舞台,对相声的命运来说,是一件大事。作为1963年就曾在当年的“春晚”——“笑的晚会”里担任重要演员的马季,1983年,被委任为文革后第一届春晚的总策划。“现在仔细看,1983、1984年的春晚整体结构就是一出大相声啊。”《空中笑林》节目主持人大鹏对马季策划的前几届春晚的总体结构赞赏有加。
    20世纪小品兴起
    1982年,电视的快速普及,已经促使敏感的马季开始思索相声由听觉艺术到视觉艺术的改造问题。他第一个提出,不如仿照表演考试中的“小品”,给相声加上一些形体和角色扮演的部分。那一年,马季组织了个队伍,与赵炎、幺树森一起,扎在北京怀柔县的水库边,试做了13个小品,蜡刻成册,结集成中国最早的小品本子,起名叫《笑的窗口》。后来这13个小品里,有一半的成活率。其中就包括在1984年春晚一炮打响的《宇宙牌香烟》。
    “最早的小品,结构、语言、包袱都是相声来的。只能说,马季的感觉太领先了。”赵连甲说。马季后来创作的一些很被看好的作品也被杀过,渐渐马季就和春晚不再沾边了。姜昆说马季是“夹缝中生存”,笑林也说:“我师傅他这一辈子,如果让他尽情挥洒,唉……”
    1987年马季的一场大病,不仅为最后的故事打下伏笔,也成为马季事业脚步转缓的分水岭。那年,马季在长沙突发大面积心脏血栓,住院3个月,其间报了三次病危。三徒弟刘伟一直随侍在侧。
    马季发现刘伟、冯巩是在1975年,那时他听说天津有两个中学生说相声好,特意跑去听,第一次见面,听完了相声,马季说的话谦虚得让刘伟惶恐,他说:“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礼拜天到我们团去坐坐。”1989年,刘伟结束了短暂的海外生活回国,那时候冯巩已找了新搭档牛群,刘伟非常失落。马季很着急,说“我们要像抢救大熊猫一样抢救刘伟。”他想方设法让他上春晚,还说服自己的搭档赵炎给刘伟捧哏。
    直到2000年以前,马季还断断续续地参加演出,但从1991年开始,马季就开始了事实上的沉寂。他写书法、钓鱼、开车,年轻时除了打球没什么爱好的他开始在这些雅趣上流连。但是,只要身体条件许可,他还是每年去年轻时体验生活的两个基地——山东胶东和湖南桃源住一段,那里多的是老朋友。
    21世纪的历程2006年9月,中国曲艺界的最高奖项牡丹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马季。致辞时马季说:“我拿这个奖项很惭愧,在我前面有五六代相声演员,他们都把终身奉献给了相声艺术,这个奖项应该是属于他们的。”说到此马季声泪俱下,在场很多人也感动得哭了。
    马季收了20个徒弟,前面几个,如姜昆、冯巩等成名很早,但他们都没能把相声一直说下来。姜昆搞网站、冯巩拍电影、笑林主持农业节目,对这些,马季没有反对过,他一厢情愿地把这些都看成是为相声“体验生活”,他老对徒弟们说,“有了这些生活,等将来翻回头再为相声服务……”
    事实上,马季也曾染指商业活动,出任过某企业的顾问。他不拒绝商演,90年代,一个老朋友邀他去外地演出,只是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
    虽然不反对自己的徒弟去找别的事由,但对相声人才的流失,马季是心知肚明的。在2006年全国政协会议上,马季痛心疾首地批评说唱团把注重人才培养的好传统都丢光了。
    在有生之年,马季一直想办相声学校,改变传统的口传心授模式。马季常对弟子说,“在做人方面,一定要摒弃一些旧的东西,有文化一些,别让外界笑话我们没文化。”相声大赛,出了两个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马季非常高兴,已经宣布要亲自教他们,还准备了教案。
    马季是个念旧的人,多年来一直与13岁在上海当学徒时照应过他的师哥保持着联系。每次马季到上海,都会宴请师哥嫂子及他们的亲戚一大家子人。此番,80多岁的师哥执意要来北京吊唁,被马季家人劝阻。
    无论是创作上,还是为人上,马季都曾做过直率的检讨。在前年的70寿筵上,马季也曾当着在场来宾的面说,“我马季有很多不是东西的地方,请大家原谅。”不管怎样,马季一生求新,创作的兴旺期长达30余年。他的创作印记与新中国诞生以来走过的脚印完全相叠。他一共创作了300多段相声,其中大概有十分之一经过时间的检验,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作品合作演员

    《五官争功》冯巩,刘伟,赵炎,王金宝

    《请医生》郭启儒

    《打电话》郭启儒

    《对对联》郭启儒

    《王金龙与祝英台》郭启儒

    《卖布头》郭全宝

    《妙语惊人》郭全宝

    《女队长》郭全宝

    《万紫千红绕营房》郭全宝

    《扎针》郭全宝

    《送春联》姜昆,赵炎,笑林,姚新光,大山

    《说一不二》李文华

    《拔牙》刘宝瑞

    《找堂会》刘宝瑞

    《传谣》刘伟

    《富了以后》刘伟

    《传谣》刘伟,姜昆,赵炎

    《老少乐》刘伟

    《白骨精现形记》唐杰忠

    《北京之最》唐杰忠

    《彬彬有礼》唐杰忠

    《成语新篇》唐杰忠

    《多层饭店》唐杰忠

    《高原彩虹》唐杰忠

    《讲礼貌》唐杰忠

    《戒烟》唐杰忠

    《救人》唐杰忠

    《老马家》唐杰忠

    《礼貌用语》唐杰忠

    《美》唐杰忠

    《诗情画意》唐杰忠

    《戏剧杂谈》唐杰忠

    《新地理图》唐杰忠

    《新桃花园记》唐杰忠

    《学越剧》唐杰忠

    《友谊颂》唐杰忠

    《找舅舅》唐杰忠

    《逐步升级》唐杰忠

    《登山英雄赞》于世猷

    《反正话》于世猷

    《哥俩好》于世猷

    《跟谁结婚》于世猷

    《狗熊大象》于世猷

    《画像》于世猷

    《哭的艺术》于世猷

    《劳动号子》于世猷

    《三比零》于世猷

    《外国》于世猷

    《学评戏》于世猷


    《一条街》于世猷

    《英雄小八路》于世猷

    《游击小英雄》于世猷

    《装小嘴》于世猷

    《论捧逗》赵世忠

    《宇宙牌香烟》-

    《绕口令》赵世忠

    《闲话》赵世忠

    《百吹图》赵炎

    《吹牛》赵炎

    《打喷嚏》赵炎

    《儿女赞》赵炎

    《风格赞》赵炎,姜昆,刘伟,冯巩,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笑林,常佩业,姚新光等

    《哭的功能》赵炎

    《老少乐》赵炎

    《闹公堂》赵炎

    《攀亲》赵炎

    《绕口令》赵炎

    《训徒》赵炎,石可达

    《说一不二》赵炎

    《四字歌》赵炎

    《特种病》赵炎

    《五官争谦》赵炎,王金宝,刘伟,冯巩,王谦祥,李增瑞,戴志诚,郑健

    《一仆二主》赵炎,王金宝

    《戏剧杂谈》赵炎

    《新地理图》赵炎

    《行业术语》赵炎

    《幸福屯》赵炎

    《一阵风》赵炎

    《招聘》赵炎

    《广东话》赵炎

    《五官争功》赵炎,刘伟,冯巩,王金宝

    《降神会》侯宝林

    《戏迷药方》刘宝瑞


    4相关佚事编辑
    慧眼“识”姜昆
    虽然马季只比姜昆大16岁,但是在姜昆还在读小学的时候,马季就是他心中的偶像,也就从那时开始,他也就有了长大后成为一名相声演员的愿望。1968年姜昆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而从北京到了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兵团俱乐部里看了中央广播文工团郝爱民、李文华说的相声,且从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又一次领略了相声的魅力。于是回到驻地后,激情难抑的他便开始写起了相声。后来他写的相声《林海红鹰》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就凭这个节目,马季一眼看中了他,且视他为难得的千里马。

    1976年岁末一个寒冷的夜晚11时许,突然有个警察敲响了姜昆在北大荒的房门,那个警察告诉他说,有一个人想见见他。当他刨根问底地问想见自己的那个人是谁时,警察却对他卖起了关子。当他随警察来到一座小楼前,上了楼,推开门后,顿时惊得呆住了:屋里坐着的那个想见他的人竟然是他的偶像——著名相声演员马季。
    原来,马季去大庆演出路过北大荒时,想到姜昆是个难得的人才,因而特地想与姜昆见上一面,想问问姜昆是否愿意调到他所在的中央广播说唱团去说相声。
    听了从偶像口中说出来的天大的喜讯,姜昆激动得一口气说了好几个“愿意”,把大伙都逗乐了。然而,当马季
    马季与徒弟(姜昆、赵炎)
    对兵团领导提出想调姜昆去北京时,兵团领导却不同意放走姜昆。在这种情况下,马季一行只得为兵团演了一场又一场,而每演一场之后,马季都会向兵团领导提一次调姜昆的事。事后,马季曾对姜昆说:“小姜,为了你这么个人,我和老唐的嗓子在兵团里都演‘横’啦!”就这样费尽了周折,姜昆才最终被马季调到了中央广播说唱团,并被马季收为弟子。
    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差一个月满二十六周岁、风华正茂的姜昆便下决心,要做一名像马季一样出色的相声演员,用艺术去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在姜昆27岁时,马季带着他深入生活四处演出,并手把手地教他写相声,从而让姜昆一步步地在相声界成长起来,直到成为著名相声演员,之后,在他们近30年的交往生涯中,姜昆与老师兼伯乐的马季之间亦师亦友。

    一次演出改变一生
    马季小时候是上海宏德织造厂的学徒,伺候师傅吃饭、睡觉,是马季每天的主要工作。马季很早就喜欢上了相声,并且渐渐展露出相声艺术的天赋。1953年,马季正式考入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当上了一名卖书员,每月27元钱的工资和工人阶级的称号,已经让当时的马季欣喜若狂。

    每逢周末工会的联欢活动,马季不是唱京剧就是模拟丑角表演。1956年,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在北京举办,22岁的马季并没有意识到他在这次汇演中的一场表演将会改变他的一生。
    马季说:“1956年是我人生转折最关键的一年,当时被伯乐看上了。先是刘宝瑞老师,他说,‘你干专业吧,我看你挺有前途,我教你’。可是这时呢,侯宝林先生也发现我了。一次休息的时候他把我叫来了,问:‘认识我吗?’我说我认识您,可我不敢跟您说话。他说,‘你学相声吧,我教给你。’这样,我就去了中国广播说唱团。”

    “忘词”
    1959年、1963年期间,马季所在的中国广播说唱团,经常去中南海演出一些小段子,主要有《画像》、《跳大神》、《黑斑病》等。秘书交待说:主要是让主席在休息之余,逗个乐就行,开心就好。

    一次,马季与恩师侯宝林同台为毛主席演出《卖布头》。由于是近距离地、面对面地对着主席,一份莫名的紧张和激动油然而生,马季差点忘词了,他甚至分不出段子里的“软布头”、“硬布头”的唱头,连续重复了好几个回合,最后还是把软调给唱成硬调了。也多亏主席对这个唱段不怎么熟悉,竟让马季给蒙混过关了。后来,马季每每谈及此事,总是感叹不已。

    改名
    马季原来叫马树槐,改这个名,还是侯宝林的主意。“我是1957年改的名,侯先生说,你这个马树槐呀,绕嘴。做个演员,应该名字起得响亮一点,这样人家容易记住,另外笔画要少一点。那时候,北京正在放映匈牙利喜剧电影《牧鹅少年马季》,现成的,我说就用这个得了,大家都知道啊,借人家点仙气。侯先生一听,说,好,这个行。”


    1956年第一次演出
    1956年马季正式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成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当年7月在唐山市作了第一次演出,演出相声《都不怨谁》、《对春联》。他的处女作是1956年写的《打篮球》。

    创作相声一百多段

    此后,除演出一些传统相声及别人创作的相声段子外,他共创作了相声一百多段,曾在全国报刊上发表。当时的领导确定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当马季的老师。其中侯宝林为责任老师。


    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作为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侯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大多数后来者所遵循,为中国相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培养相声新人、开拓歌颂型相声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全国职工业余汇演一等奖,首届“金唱片奖”。198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


    最想办一所相声学校
    马季曾经对相声艺术发展的现状非常担忧,他表示,相声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严重偏低,大多是半文盲。马季表示,在国际上相声的影响越来越大,可惜的是还没有真正像样的相声学校和一流的相声教材,他说最大的心愿是办一所有规模的相声学校,用正规的一流教材,大量地培养人才。


    说自己才27岁
    “2006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开幕,马季虽然没有出席,但曾在家中接受全国各地媒体的电话采访,对幽默艺术表示支持,说相声本身就是一种幽默艺术。“你弄错了!我今年不是72岁,是27岁!我还年轻,退啥休呀,我得把相声永远说下去!”在一次接受记者专访时,相声大师马季这样调侃自己的年龄。


    5作品摘录
    原来我们生产的香烟叫“蜣螂虫牌”,虽然这个牌子不够响亮,可是它乡土气息很浓啊!后来我们一翻字典才知道敢情蜣螂虫是屎壳郎啊!所以就臭了啊!您想这牌子能不臭了吗?跟着我们马上又换牌子,我们换成“蟠桃牌”的,那意思是说,抽我一盒蟠桃牌香烟可以使你长生不老。后来人家给我们编了个顺口溜:“蟠桃,蟠桃,不使劲儿嘬它不着。”结果这个牌子又臭咧!臭了我们还换,换成“美女”牌的了,在香烟盒上画一个大姑娘,窈窕淑女,五官俊秀,衣着华丽,左手挎着个小皮包,右手夹着一根烟。这叫窈窕淑女赛天仙,不爱红装爱香烟。——《宇宙牌香烟》

    别说啦!干吗呢你们?五官全长我脑袋上头,都得听我的!五官分工不一样,得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起来才能干出点事儿来呀?照你们这样,自己强调自己重要,不要你们啦!走!走!回来!我反应过来了,你们要一走,我脑袋成鸭蛋了 ——《五官争功》
    西郊奶牛场那个牛哇,不下奶了。后来把您给找去了,你是风尘仆仆,不顾疲劳,对着奶牛您就吹上啦!(吹上啦?)您就说上啦!说了一段相声,感动得那牛啊,顺着眼睛往外流牛奶呀!——《吹牛》
    我的贡献就小吗?(怎么了?)没功劳我有苦劳,没苦劳我有疲劳,没疲劳我还有牢骚呢。——《特种病》
    三天演完了,第四天我坐火车回来,刚要上火车,经理跑到车站来了:“老马,那碗面条批下来了!”——《多层饭店》

    6活动年表
    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马季获奖。

    2003年10月3日,农历癸未年九月初八日: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由李金斗、宋德全合作发起。李金斗有号召力,很快就有一批优秀相声演员响应这件事,马季先生亲自为周末相声俱乐部题匾。
    2005年10月7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初五日:纪念郭启儒诞辰105周年相声名家专场晚会第三场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举行,由相声界最有名的大腕和最有实力的中坚力量用最优秀的新作品和最有生命力的传统段子怀念大师、答谢观众。
    第三场由马季先生和他的搭档刘伟合说一段《找名牌》。在他们之前还有唐杰忠、崔喜悦、笑林、李国盛、师盛杰、常宝华、姜昆、赵世忠、李金斗、李建华、侯耀文、石富宽等9对名家带着他们的拿手节目出场。
    2005年10月16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十四日:山东表演艺术家学术论坛在山东天禧舜和商务酒店宣布成立,著名山东评书大家刘延广、山东快书名家孙镇业、影视表演艺术家薛中锐、京剧名家李保良等艺术家现场作画助兴。中国相声大师马季先生不但为论坛题词,还亲自到现场参加揭牌剪彩仪式。
    山东表演艺术家学术论坛是山东省曲艺家协会、电影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联合成立的,是山东各界艺术家长期深入进行艺术交流的文艺阵地。马季对论坛的成立深表祝贺,称赞这简直是山东文化界的“航空母舰”,在全国也算是创新。尽管马季先生身体不是很好,但他的大家风范让所有人称道。从早晨8点到中午,他一直和观众、文化界的朋友谈笑风生,无论谁要求合影,在他这里都是一路“绿灯”。揭牌现场他经常挥手、双手合十向观众致谢。当主持人说马季是著名的相声大师时,笑星马季也没忘了“使活”,说:“刚才领导说了,今天最重要的就是酒店的烤肉和马季。我马季在这里代表烤肉给大家问个好!”
    2006年5月12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十五日,晚:马季率领的艺术团在吉隆坡举行了“笑盈人间”相声大汇演,同行的演员有莫岐、张志强等。
    2006年8月10日,农历丙戌年七月十七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结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罗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杨承志,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言恭达等有关方面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马季获得终身成就奖。
    2006年9月29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八日:北京文艺台相声晚会《空中笑林》的十周年庆典晚会在北京海淀剧院举行。马季、姜昆、唐杰忠、李金斗、常贵田、笑林等相声名家均将登台亮相,评书名家单田芳也加盟演出。李金斗主持。

    7主要弟子
    马季--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刘喜尧、彭子义、常佩业、黄志强、黄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国修、赵龙军、邢瑛瑛、刘立新、侯冠男、张庆


    8逝世病因
    相声大师马季去世于2006年12月20日,他的徒弟刘伟在2008年上《胡可星感觉》节目时,首次透露马季的死因。刘伟称马季喜欢吃炸酱面,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可能吃多了面,然后就晕倒了。刘伟早上八点多接到电话,等开车赶到医院时,这时的马季老师已经去世了。

    社会评价

    马季将被授“人民曲艺家”称号

    鉴于马季对中国新时期相声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曲艺家协会拟授予马季先生“人民曲艺家”称号。
    马季作品完全拥有超越时代的独立价值,他的幽默方式嫁接在任何题材上都可以成活。就让他去相声艺术的陵园当守护人吧,没有人敢去那里磨灭他的名字。
    马季先生最后的几个月可能并不好过,功成名就的老艺人绝对无法忍受某些媒体的挑剔和不敬。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无情,人们把娱乐化时代的泛冷嘲主义献给一门早已走下神坛的艺术,用名人八卦、圈内黑幕或者反宏大叙事话语来否定历史和现实中的相声。马季的晚年是在各种看不惯的被看不惯中走进沉默,避居京郊以书法养性。
    他的幽默拥有超越时代的独立价值
    旧话语体系的崩溃,使得马季似乎早已带上了陵园气息。歌曲可以靠旋律克服时间流逝,相声的包袱却很难做到这一点。马季写下的数百段作品中,流传至今的数量已经十分可观,但是在苛刻的论者眼里,《游击小英雄》、《万紫千红绕营房》、《友谊颂》、《新桃花源记》、《找舅舅》、《画像》、《女队长》、《儿女赞》、《登山英雄赞》、《劳动号子》这一批东西都可以归入“时代产物”的范畴,统统打入另册。《桃源新貌》里让陶渊明欢呼“党中央毛主席”,《女队长》里让劳动模范邵桂英批评丈夫的个人主义倾向,这些情节都在马季周围挖下了重重代沟。
    但是真正的艺术可以独立于时代,而其独立性也就在于对时代的记录。如今我们品味马季最早的那批作品,可以发现他的幽默方式是很稀缺的,和冯巩的冷面幽默、陈佩斯的肢体幽默都不一样。马季热烈、火爆,在嗓音条件一般的情况下,他几乎开掘了语言和台词上的全部潜力,讲究一语掷出,轰然炸响。
    如果说《祖国万岁》、《白骨精现行记》等作品因为口号过多,时代特征过于明显,已经无法欣赏的话,那么在《桃源新貌》、《找舅舅》等作品里,马季给所谓“歌颂”的题材铺设荒诞底色的技艺,却绝对是幽默创作的经典范本。《桃》让陶渊明死而复生,借古今落差广开笑路;《找》是歌颂包头工业建设的,但叙事人“我”却拿着一张“我奶奶抱着他,戴着花兜兜”的照片去包头钢铁厂找他未曾谋面的舅舅,抖出这个小底,给人的感受怎一个“爽”字了得。
    诊断流行病的一流能力
    有些艺术首先需要一种“隔离语境的审美”,带上语境之后方可审视整个时代,把马季归结为“歌颂体”的始作俑者的人恐怕难以体会这一点。马季拥有可独立于各种语境的幽默技术,他也有权从各个语境中寻找母体。到了可以讽刺的时候,他对诊断再现流行病的能力同样是一流的:《多层饭店》、《人浮于事》、《百吹图》、《一仆二主》、《特种病》、《招聘》、《好啊好》、《一阵风》、《五官争功》、《关系》、《一个推销员》,这些段子无不表现了作者(并不全是马季本人,但他至少参与再创作)对社会动态的灵敏嗅觉:《特种病》揭露红眼病患者的丑恶勾当(“一封信八分钱,最少让小子恶心半年”),《人浮于事》、《多层饭店》在狠剥中国式官僚主义的皮的同时,也让人听见其中的时代信息,比如皮包公司,比如民众对物价涨跌的敏感神经。“十亿人民九亿商,联合起来建中央,中央也不怕,来个大涨价”,“酒杯一举可以可以,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马季最成熟相声里的这些流行语,都是“嵌”进去而不是“安”上去的,他知道怎样让这些东西内生于叙事,发挥最大的效力。
    《一仆二主》预告退场
    如果说群口相声《五官争功》是马季生涯的一个巅峰的话,那么1990年的《一仆二主》应该说预告了他的退场。《一仆二主》是他和高足赵炎合作末期的作品,56岁的马先生,名满天下的相声大师,却扮演一个大半辈子没混出头的人,狠拍小自己一轮多的赵炎(“赵叔叔”)马屁,这其中的反差和讽刺效果,如今听来,似有几分无以名状的悲凉。一贯火爆的马季也会老的,往下属于他的是诸如《打灯谜》、《戏曲杂谈》之类的传统作品,不能再围着年轻人在舞台上蹦跳,而且是一个本来能取得更大成就、却很快要辞别恩师的中坚演员。



    · 家谱下载

    · 县志下载

    · 县志馆

    · 文史资料

    版权所有:《【宝坻故事】》 =>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马季
    本文地址:http://www.baodi.cx/mingren/55.html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 《【宝坻故事】》 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谢谢。

     您阅读这篇文章共花了: 
  •  本文无需标签!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全国县志 手机版本后花园 版权所有:【宝坻故事】 站长: 宝坻故事主题:宝坻故事网
  • 文章:264 篇
  • 评论:0 条
  • 微语:1 条
  • 友链:9 个
  • 分类:4 个
  • 标签:0 个
  • 作者:1 人
  • 建站日期:2016-01-28